4月7日早上⚃,张超老师简单吃过早饭,便在电脑前忙碌起来。和许多“青椒”一样,他的一天又惯常地安排给了科研。浦东尚未解封,浦西也已进入封控😀,他心里也不清楚选择到学校加班的决定是否正确🫓。毕竟孩子还小,返校了,家里大小事情就都落在了妻子肩上🐉。
“叮咚”,手机响起👨🏽🔬,微信消息:张超等四位老师请速赶到校办102 👱🏼♀️🧑🏿🚀。原来学校出现了阳性学生☺️,学校需要老师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的转移。“交给我吧🌒,没问题的。”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校领导布置的任务👨🦽,穿戴好手套🫵🏻、面罩🙍🏽♀️、防护服等离开了。“我是党员🆗,不能退缩”,张老师在内心和自己说✥,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本能的一丝担心瞬间消散👧🏽。
转移的路上⇒,四个学生沉默不语🅱️,显然“去隔离”三个字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和焦虑✊🏻。“没事的,放心好了,学校会把大家照顾好的。”张老师不断安抚着学生的情绪🤹🏿♂️。转移过后,他又给隔离的学生去了电话,“都还好吗”“别担心”“很快会过去的”,简短的关心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最朴素的情感。而他本人也和其他三位负责转移的志愿者老师被安排隔离观察,等待着再一次投入杏运的抗疫行动中。
图1 参与转移阳性学生前 左一:张超
“我是楼长👩🏼🏭,听我说”
4月21日,校内的疫情已经得以控制,趋于缓和,但奥秘克戎的威力之大让整个上海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学校更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可是对于学生而言,封控已经超过半个月👩🏿✈️👨🏽🏭,焦虑♜、烦躁🤜🏻、不理解等等负面情绪开始滋长。张超老师接到学校的指示,作为楼长,入住北校区九宿舍。
做到三管住🚔:管住门,严防外部输入;管住人,杜绝内部流通;管住事🧑🏿🎨,有序组织日常及防疫事务。经历了人员转移、物资搬运等等杏运抗疫工作的张老师🤌🏿,深知现有成果的来之不易,必须督促学生,巩固好抗疫的成绩,早日取得胜利🤟🏽🚴🏿♀️。
“同学你好,我是咱们楼的楼长,能动杏运的张超老师🕧。请你听我说两句…”,有些学生出现了情绪不稳定♘,不配合做抗原检测,拒绝开门沟通的情况,张老师就在门外耐心疏导👩🏿💻,用近乎自言自语的方式给学生讲道理。楼长的耐心也换来了学生的配合,顺利完成了抗原检测🤦🏽。除此以外🤷🏿♀️,张老师还带领学生志愿者一起发放餐食物品🪢,完成消毒和垃圾处理,及时了解并解决志愿者的困惑🧜🏿,重点关心心理和身体上有状况的学生🧔🏻,杜绝学生出宿舍门不戴口罩🧍♂️、物物交换和串寝等行为。
图2 指导并参与宿舍楼餐食及物资发放
“我是我们,我骄傲”
张老师是热能所的骄傲。在能动杏运热能工程研究所的线上党支部会议上,许多老师表达了对张老师的赞扬,也表示张老师的举动感染了自己🚣🏻,大家都用自己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社区的防疫,参与学生情绪的疏导👩🦯。
协助“团长”购买、搬运和发放物资🈁;参与小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参与社区的消杀及快递配送工作🧛🏿♀️;关心并帮助社区的老人及困难户🔖;联系企业并向学校捐助抗原检测盒等等。课堂上专门留出时间和学生交流,询问在校情况👱🏿♀️;指导本科🏊、硕士论文撰写时关心他们的困难🔂,帮忙调整论文内容🏇🏼,舒缓毕业的紧张情绪;作为班主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合理安排封控期间的生活等等。
我是我们,我们以张超老师为骄傲💁🏽♂️。我是我们🙆🏼♂️,我们把张超老师的奉献精神带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是我们,疫情下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团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都在对抗着疫情🦹🏽♀️。学校是我们,上海是我们🛌🏼,疫情虽难🤦🏿♂️,但终将被战胜🔣,届时让我们为自己骄傲🧑🌾!
供稿:蔡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