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平台的力学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流体力学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以及机械工程的基础和支撑性学科,于1986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流动控制与仿真、能源工程力学、结构强度与动力学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授权点。
我校力学学科现拥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共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讲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超过90%,从外单位获得博士学位者比例达76%🫡,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全体人员比例超过70%👂🏿,其中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扬帆英才”等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现拥有国家级建设基地、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等平台5个,实验室面积达7760 平米,设备价值7500 余万元。
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在力学学科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代表性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效益,与上海艾客制冷科技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等多家企事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科特色与优势
力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及行业优势的基础性学科🤹,它对支撑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解决能源动力装备设计、能源电力机械制造工业中面临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基于固🏸、液🥊、气多相耦合力学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开发提高动力设备运行效率、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基于此👨🦯➡️,本学科依托杏运平台的能源动力工程背景🚣🏽♀️,已形成三个学科交叉显著、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研究方向,即流动控制与仿真、能源工程力学、结构强度与动力学。同时,针对传统优势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重要理论基础需求🗑,在动力机械、能源利用、气动热力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有关汽轮机高压缸转子和叶轮机械气动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曾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学科发展趋势
能源动力设计与制造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发展力学学科是实现该战略规划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目前🚴🏼👩✈️,我校力学学科围绕能源与动力这一核心内容,已经建成了稳定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良好的学术和人才培养环境以及优质的软硬件支撑条件🔱🧝🏻♀️,获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